首页 > 试验公示和查询 >详细信息
更新时间:   2025-05-12

北京YFQLXB-UC01注射液其他临床试验-一项评价YFQLXB-UC01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有效性的I/II期临床试验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开展的YFQLXB-UC01注射液其他临床试验信息,需要患者受试者,主要适应症为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上一个试验     目前是第 19836 个试验/共 19866 个试验     下一个试验  
登记号 CTR20251847 试验状态 进行中
申请人联系人 马贺然 首次公示信息日期 2025-05-12
申请人名称 山东省齐鲁细胞治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题目和背景信息
登记号 CTR20251847
相关登记号 暂无
药物名称 YFQLXB-UC01注射液  
药物类型 生物制品
临床申请受理号 CXSL2400516
适应症 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试验专业题目 一项评价YFQLXB-UC01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有效性的I/II期临床试验
试验通俗题目 一项评价YFQLXB-UC01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有效性的I/II期临床试验
试验方案编号 BOJI2024044LQW 方案最新版本号 V 1.0
版本日期: 2025-04-02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二、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名称 [["山东省齐鲁细胞治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人姓名 马贺然 联系人座机 0531-88235100 联系人手机号 17364590020
联系人Email maheran@yinfeng.com.cn 联系人邮政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港源六路1758号银丰生物科技园山东齐鲁细胞治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人邮编 250000
三、临床试验信息
1、试验目的
Ia期主要目的:评价并确定YFQLXB-UC01注射液单次给药治疗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次要目的:评价单次给药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初步有效性;为后续临床试验剂量设计提供依据。探索性研究目的:探索单次给药治疗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探索单次给药治疗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免疫应答指标的变化;探索单次给药治疗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免疫原性。Ib期主要目的:评价并确定多次给药治疗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确定临床用药的范围。次要目的:初步探索多次给药治疗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探索目的:探索多次给药治疗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探索多次给药治疗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免疫应答指标的变化;探索多次给药治疗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免疫原性。II期主要目的:评价治疗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初步有效性。次要目的:评价治疗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安全性。
2、试验设计
试验分类 安全性和有效性 试验分期 其他 设计类型 平行分组
随机化 随机化 盲法 双盲 试验范围 国内试验
3、受试者信息
年龄 18岁(最小年龄)至 75岁(最大年龄)
性别 男+女
健康受试者
入选标准 [["年龄≥18 岁,≤75 岁,男女不限;"],["明确诊断为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根据《A New Global Definition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由急性易感危险因素引发,如肺炎、非肺部感染、输血或休克等;"],["PaO2/FiO2≤200mmHg;"],["胸部影像学呈双肺浸润影表现;"],["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肺水肿,如心源性肺水肿、液体过负荷所致肺水肿等;"],["能够在确诊ARDS 96小时内接受试验药品给药;"],["筛选前 2 周内及试验结束后 6 个月内无生育计划且同意在试验期间采取有效的非药物避孕措施;"],["受试者或其监护人充分理解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研究者判断预期生存期≤48小时者;"],["目前接受或拟在试验期间接受体外膜氧合(ECMO)者;"],["其他原因造成的ARDS(外伤、误吸等原因);"],["合并多重耐药或罕见细菌性肺炎,研究者认为受试者病情严重程度主要为上述类型细菌感染所致;"],["给药前3年内具有任何恶性肿瘤病史的受试者(已痊愈的皮肤基底细胞癌、乳腺/宫颈原位癌、3月前行早期肿瘤根治术后者除外);"],["既往接受过肺移植者;"],["III或IV级肺动脉高压患者;"],["筛选期前 5 天出现重大创伤者;"],["筛选期前 3 个月内进行了大手术者,并经研究者评估不适合入组;"],["给药前 3 个月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者,并经研究者评估不适合入组;"],["入组前3个月内有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或其他任何严重血栓栓塞的病史(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或导管源性血栓形成,或浅表静脉血栓形成不被视为“严重”血栓栓塞);门静脉栓塞同时累及主干和/或双侧一级分支,或同时累及主干和肠系膜上静脉,或下腔静脉栓塞;"],["哺乳期女性或女性筛选期血妊娠检测结果为阳性者;"],["患有已知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免疫功能受损者(如 HIV 抗体,HBsAg,HCV 抗体,梅毒、活动性肺结核检测阳性,且研究者认为不适宜参加本试验者);"],["有严重过敏反应史的受试者或对制剂的任何成分(人血清白蛋白)过敏或超敏者;"],["严重精神神经疾病,且经研究者判断依从性差的患者;"],["酒精或药物成瘾者;"],["筛选期前 12 周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已接受试验药品或试验器械);"],["研究者判断任何不适合参加本试验的其他情况。"]]
4、试验分组
试验药 [["中文通用名:YFQLXB-UC01注射液
英文通用名:HumanUmbilicalCordMesenchymalStemCellInjection
商品名称:NA","剂型:注射液
规格:6×10^7cells/10mL/袋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每次1/2/4袋;多次给药为D1、D3、D5各给药一次,共计3次
用药时程:多次给药,D1,D3,D5各给药一次,共给药三次"]]
序号 名称 用法
对照药 暂未填写此信息
序号 名称 用法
5、终点指标
主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Ia期: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种类、发生率;","末次给药后28天","安全性指标"],["Ia期:剂量限制性毒性(DLT)、最大耐受剂量(MTD)","末次给药后28天","安全性指标"],["Ib期: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种类、发生率;","末次给药后28天","安全性指标"],["Ib期:剂量限制性毒性(DLT)、最大耐受剂量(MTD)","末次给药后28天","安全性指标"],["II期:首次给药后28天全因死亡率;","首次给药后28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
序号 指标 评价时间 终点指标选择
次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Ia期:给药后28天全因死亡率;给药后14天全因死亡率;","给药后14天、28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a期:给药后28天内不需要机械通气的总时长(天);给药后28天内不需要ICU治疗的总时长(天);","给药后28天内","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a期:给药后第2、3、7、14、28 天 PaO2/FiO2较基线变化;","给药后第2、3、7、14、28 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a期:给药后第7、14、28 天胸片放射学评估RALE评分较基线的变化;","给药后第7、14、28 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a期:给药后第2、3、7、14、28 天动脉血气分析(pH、PaO2、PaCO2、 Lac)较基线变化;","给药后第2、3、7、14、28 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a期:给药后第7、14、28 天肺损伤评分(LIS)较基线变化;","给药后第7、14、28 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a期:给药后第7、14、28 天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较基线变化;","给药后第7、14、28 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a期:给药后28天胸部 CT评估肺部情况较基线改善发生率。","给药后28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b期:首次给药后28天全因死亡率;首次给药后14天全因死亡率;","首次给药后14天、28天内","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b期:首次给药后28天内不需要机械通气的总时长(天);首次给药后28天内不需要ICU治疗的总时长(天);","首次给药后28天内","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b期:首次给药后第2、4、6、7、14、28 天 PaO2/FiO2较基线变化;","首次给药后第2、4、6、7、14、28 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b期:首次给药后第7、14、28 天胸片放射学评估RALE评分较基线的变化;","首次给药后第7、14、28 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b期:首次给药后第2、4、6、7、14、28 天动脉血气分析(pH、PaO2、PaCO2、 Lac)较基线变化;","首次给药后第2、4、6、7、14、28 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b期:首次给药后第7、14、28 天肺损伤评分(LIS)较基线变化;","首次给药后第7、14、28 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b期:首次给药后第7、14、28 天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较基线变化;","首次给药后第7、14、28 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b期:首次给药后28天胸部 CT评估肺部情况较基线改善发生率。","首次给药后28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I期:首次给药后14天全因死亡率;","首次给药后14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I期:首次给药后28天内不需要机械通气的总时长(天);首次给药后28天内不需要ICU治疗的总时长(天);","首次给药后28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I期:首次给药后第 2、4、6、7、14、28 天 PaO2/FiO2较基线变化;","首次给药后第 2、4、6、7、14、28 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I期:首次给药后第7、14、28 天胸片放射学评估RALE评分较基线的变化;","首次给药后第7、14、28 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I期:首次给药后第 2、4、6、7、14、28 天动脉血气分析(pH、PaO2、PaCO2、 Lac)较基线变化;","首次给药后第 2、4、6、7、14、28 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I期:首次给药后第7、14、28 天肺损伤评分(LIS)较基线变化;","首次给药后第7、14、28 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I期:首次给药后第7、14、28 天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较基线变化;","首次给药后第7、14、28 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I期:首次给药后28天胸部 CT评估肺部情况较基线改善发生率;","首次给药后28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I期:治疗期间及安全随访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类型和频率;","首次给药后28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I期:治疗期间及安全随访期间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SAE)和导致永久停药的不良事件;","首次给药后28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I期:根据NCI-CTCAE5.0版分级的实验室安全检查结果;","首次给药后28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II期: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变化。","首次给药后28天","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
序号 指标 评价时间 终点指标选择
四、研究者信息
1、主要研究者信息
1 姓名 童朝晖 学位 博士 职称 主任医生
电话 139 1093 0309 Email 13910930309@163.com 邮政地址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南路8号
邮编 100020 单位名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各参加机构信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童朝晖","中国","北京市","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孙兵","中国","北京市","北京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马德东","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尚游","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浙江省人民医院","杨向红","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朱建军","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苏北人民医院","於江泉","中国","江苏省","扬州市"]]
序号 机构名称 主要研究者 国家 省(州) 城市
五、伦理委员会信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2025-04-14"]]
序号 名称 审查结论 批准日期/备案日期
六、试验状态信息
1、试验状态
进行中(尚未招募)
2、试验人数
目标入组人数 国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已入组人数 国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实际入组总人数 国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3、受试者招募及试验完成日期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试验完成日期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TOP
  上一个试验     目前是第 19836 个试验/共 19866 个试验     下一个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