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试药知识>> 曾因收集跌停的药企:有的已上岸 有的两脚泥
曾因收集跌停的药企:有的已上岸 有的两脚泥
发布时间: 2022-04-17 13:37:20

现在回顾过去,集中采购影响着制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方方面面、药品质量、价格、销售、供应、创新研发转型……一家经历过多轮国家集采洗礼的药企负责人曾向E药经理人感慨。

最明显、最直观的变化是,集中采购背景下的制药公司利润率正在缩小。虽然2021年年报尚未发布,但集中采购对恒瑞的影响已经出现在纸上。第三季度,恒瑞制药实现营业收入69亿元,同比下降14.84%;2021年半年报中,恒瑞明确表示,公司2020年11月开始实施的第三批集中采集涉及6种药品,导致公司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环比下降57%。

集中采购颠覆了传统的销售模式和竞争模式。原本占据市场绝对主导地位的仿制药企业核心产品利润被压缩。无论是选择维持现状还是参与批量采购,都会降低企业利润。因此,从低端仿制药向竞争不足的高门槛仿制药、创新医药产品和专利产品转型,成为制药企业正在寻求的新的业绩增长。

显然,没有技术障碍的普通仿制药将逐渐回归制造业的利润水平,仿制药的高毛利时代已经结束。只有具有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制药企业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走上更好的发展轨道。

许多将目标转向创新药物研发的企业正试图将产品管道调整到未来更具竞争力的轨道上,以实现国家集中采购的正常政策。然而,新药的研发并不容易。对于早期没有人才团队和新药研发环境的企业来说,转型需要更多的时间。实力不足、研发能力不足的企业将面临巨大压力,甚至加快行业重组。

01 新的业绩旗帜

集中采购政策迫使国内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当地龙头企业在产业转型中发挥主导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行业的转型有很多种,比如转型创新、做成Teva同样的仿制药企业,转型非医疗保险和大健康领域,或成为医药产业链CXO……有投资者对E药品经理说:在许多转型方法中,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型升级是最常见的方式,也是大多数传统制药公司的主要出路,因为创新药物确实更有前途。

向R&D企业转型是集中采购政策影响下企业发展战略最明显的变化。中国生物制药是转型成功的典型例子之一。

曾经,受国家集中采购影响的中国生物制药业绩面临压力,过去几年的几轮国家集中采购影响了以仿制药为起点的中国生物制药业绩。恩替卡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瑞舒伐他汀、氟比洛芬酯等前主要产品在4 7及后续集中采购或中标后再次落标,或产品大幅降价,市场大幅萎缩。在集中采购的洗礼下,曾经的王牌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

然而,中国生物制药在最近召开的2021年业绩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前四批国家集中采购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已基本消化,第五批集中采购的影响将在2022年中继续消化。当中国生物制药逐渐走出集中采购带来的业绩阴霾时,2021年年报显示,创新已成为我国生物制药强劲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年报显示,公司创新药收入64亿,占24%,4年复合增长率35%。近五年来,新产品上市79种,报告期累计收入121亿元,占收入的比重45.1%,创历史新高,4年复合增长率58%。

研发投入方面,2021年中国生物制药总支出约38.2亿元,约占集团收入14.2%,其中大部分已计入损益表,其中创新药和生物药研发投资占70%以上,投资金额同比增加约64.7%。截至2021年底,共有417种临床批准、临床试验和申报生产的在研产品,57种创新药物处于不同的临床阶段。Insight数据库目前处于临床实践中II、III共有32个临床项目,处于临床阶段I这个阶段有50个测试项目。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在业绩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过去三年批准的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中国生物制药已经形成了50多亿个产品集团,并将在2022年继续增预计未来三年将批准106个新品种,其中创新药品种10个。

作为2018年第一家产品遭遇集采的新立泰,是传统药企因集采失败而陷入业务困境的重伤员。

在享受仿制药时代的红利后,新立泰在创新方向的布局较晚,创新产品的实现仍需要时间。一些市场分析师说,新立泰已经成为收藏的受害者。

2019年,新立泰开始加大对新药研发的投入,终止了部分进入临床阶段的抗肿瘤生物类似药物、抗生素等研发项目。在年报业绩交流会上,新立泰总经理叶玉祥曾表示,公司已全面向创新型制药企业转型,布局重点是慢性病集约化用药领域。管道布局涵盖心血管、降血糖、骨科和抗肿瘤,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占多数。2019年,新立泰的研发费用为7.63亿元,同比增长87.37%。2020年,新立泰将其仿制药盐酸厄洛替尼和利伐沙班在中国大陆的权益转让给蓝谷制药公司。新立泰表示,这是专注于创新研发和核心战略领域。

从2018年到2020年,信立泰研发投资金额分别为8.04亿元、7.77亿元和7.73营业收入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28%、17.38%和28.21%。

在创新药物管道布局方面,新立泰研究院副院长徐文杰表示,公司将以心血管领域为核心,扩展到降血糖、骨科、抗肿瘤等领域。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慢性病药物治疗领域。该领域仍有大量的临床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些产品具有社会价值,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截至2021年底,新立泰研究项目48个,其中化学药物26个(含创新项目21个),生物药物15个(含创新项目10个);医疗器械领域研究项目7个。经过几年持续快速的研发投资,新立泰已从单一仿制药向创新转变。

主要产品阿卡波糖片集丢标,股票跌停,每日市值蒸发40亿元。华东医药在2020年1月第二轮集中采购中被杀,至今记忆犹新。当年,华东医药年收入336.83亿元,同比下降4.97%,是近10年来首次下滑,扣除非净利润24.29亿元,同比下降5.62%。

从痛苦中吸取教训。华东医药在2020年度报告中明确了明年的目标:努力完成不少于15种创新药品、6种仿制药等新产品项目,努力获得3项生产批准,至少2项产品规定通过一致性评价,完成25项专利申请,2项国际注册批准。

在R&D投资方面,华东医药曾表示,自2020年以来,力争年度R&D投资占医药行业销售收入的10%以上,为创新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在具体R&D策略上,华东医药通过自主R&D 合作委托开发 产品授权引进(License-in)新药研发模式一路克服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BD 合作已成为构建医学研发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过去一年,华东医药在创新药物方面进行了创新BD一方面,紧密围绕内分泌、肿瘤、自身免疫三大领域,完成了,E 药品经理统计,明确引进(合作开发和商业化)产品数量达到11种。

根据今年1月华东医药投资者关系研究记录,阿卡波糖片和注射潘托拉唑钠的影响正在逐渐消化,为2022年恢复增长轨道奠定了基础。华东医药希望到2030年初步完成公司的创新和国际转型,使华东真正成为以创新为核心的国际制药企业。

无论是通过自主研发、项目引进还是合作,只要是善于吸收成功经验、站得高、看得远、布局早的企业,最终都会引领潮流,赢得市场机遇,从转型升级中受益。

02 还在消化吗?

2019年4 7全国扩大集中采购,不仅信立泰因失标跌停,还有京信药业和恩华药业。京信药业核心产品之一瑞舒伐他汀钙片未中标,其股价一路下跌,直至收盘;恩华药业因利培酮片失标,当日收盘直接跌停。

也是在这一轮集中采购中,虽然阿托伐他汀钙的失标并没有给嘉林药业(德展健康)带来股价跌停的沉重打击,但其2019年业绩大幅下滑,其中营收减少46%,净利润减少64%。

这些企业还陷入消化集采的泥潭吗?

京信制药曾在其2018年年报中表示:公司首次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中标,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也将公司推向了发展风口。瑞舒伐他汀钙片就是其中之一,该产品当年的销售额6.93亿元也是当年京新药业销量最高的核心产品之一。2018年和2019年,京新药业收入分别为29.44亿元、36.47亿元,同比增长32.66%、23.88%。

但到了2020年,瑞舒伐他汀钙片失标、集采降价的影响就显现出来了。全年营收。32.58亿元,同比增长-10.66%,核心业务之一的心脑血管销售收入7.93亿元,同比下降31%。京信药业年报分析,主要是药品集中采购带来的降价影响,但通过集中采购带量,销量大幅增长。

降价中标,获得市场份额,但会减少利润空间;不降价意味着放弃市场份额,企业进退两难。此时,拥抱集中采购的影响,拓展业务,转型创新已成为企业的发展趋势。

此时,京信药业的选择是加强精神神经和心血管领域,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市场战略,努力消化外部市场影响,增加创新投资,加强关键产品优势。

2021年,从业绩上看,京新药业似乎还没有回到集采前的水平。根据2021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显示33.36亿元,同比增长2.39%,成品药收入19.021亿元,药品集采降价影响,同比下降3.02%。

在创新研发方面,京信药业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2018年至2021年分别为2.42亿元、2.54亿元、2.59亿元以及3.291亿元。但在产品方面,京信药业仍未上市。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公司共有11个创新药物(设备),6个创新项目已进入临床阶段,其中5个已进入临床中后期,预计近3年内上市2个,预计每年将有3个以上进入临床阶段。

恩华药业是一家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和生产的上市企业,2021年营收39.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09%,其中麻醉、精神、神经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比49.77%、27.84%以及4.02%。

可见,麻醉产品是恩华药业的核心业务,其麻醉产品咪达唑仑注射液的市场份额高达79.6%,依靠咪酯乳状注射液的市场份额达到90%。然而,一些分析师指出,恩华药业的一些麻醉药品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但这些药品的市场空间有限。同时,恩华在一些高壁垒领域没有竞争优势。在各种产品可替代、龙头企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恩华药业的发展非常有限。

恩华药业的创新研发策略是仿制与创新相结合,其中仿制药将选择技术门槛高的项目;新药研发模式是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新药研发模式。

根据其年报,恩华药业2018年至2021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72亿元、1.89亿元、2.46亿元以及4.02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研发投资同比增长高达1亿元,50.89%。在产品方面,恩华药业的创新药大多处于临床早期阶段。截至2021年底,共有20多个创新药研发项目,其中包括I4个临床研究项目,提交Pre-IND有2个评审项目,其余均处于临床前系统药学和毒理学研究或临床前候选药物研究阶段。

德展健康(嘉林制药母公司)尚未披露2021年年报,但其业绩预测明确显示,母公司净利润预计为5250万元~7000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1.55%~75.40%.归母净利润下降的原因是受国家采购政策影响,公司报告期销售收入下降,导致净利润相应下降。

2020年,阿托伐他汀钙丢标仍在继续,德展健康营业收入9.6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5.75%,利润总额3.4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93%。

嘉林制药的创新研发战略主要转变为心脑血管创新药物,但其研发项目大多处于早期阶段,没有新药进入临床阶段。

原标题:曾因收集跌停的药企,现在怎么样?有的已上岸,有的两脚泥!